4月20日上午,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文喜教授在贤林讲坛作了题为“关于政治哲学若干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近百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门献敏主持。
报告会上,张文喜首先以政治哲学的基本要义和基本任务为切入点,提出“正义”与“忠信”是政治哲学的两个主题,强调政治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在正义的规范体系当中,协调最基本的的原理和观念之间的不一致。随后,他就“政治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和“政治哲学对好的生活、好的社会的演绎”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紧密结合当前国际关系和时政热点阐述了政治哲学的关键词,即“民主”、“财产”和“改革”。他指出,未构建起明确的政治哲学原则体系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政治哲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坚持最好的政治体制对于人性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他通过运用施特劳斯的看法引出三种现代性理论。他认为现代政治哲学的最大问题是精神上没有忠信,而精神上没有达到忠信,就无法达到所谓作为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明晰性。同时,他还指出应将正义上升为好生活、好社会的知识的至高无上的根据。最后,门献敏对本次报告作出总结。报告会后,张文喜教授还在社科楼323会议室与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我院高水平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科研论文的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疑问进行详细解答,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张文喜,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浙江省委党校等校兼职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认识论分会秘书长,中国外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理事等。张文喜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35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期刊转载84篇;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0项科研项目;公开出版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总体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向度》《自我及其他者》等10部学术著作;曾获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祎棣 张少晗/供稿 韩宇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