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院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博士来我校讲学

2010-10-08 13:05

 

   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博士应邀来我校讲学,在生物楼413教室作了“生物多样性与淮河源(信阳市)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赵万鹏及该院近300名师生聆听了报告会。学术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袁红雨教授主持。
   蒋志刚研究员从听众熟悉的淮河源基本情况入手,阐述了淮河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详细介绍了淮河源野生物种繁衍地上的大型真菌、淮南猪、新县黑猪、香稻丸、南阳牛、固始鸡、麻鸭的生态现状,并以淮河源上中国第二个野生放养和科学研究的朱鹮基地为例,论述了淮河源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蒋志刚研究员还介绍了淮河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问题:乱砍滥挖,环境退化;污染严重,生态功能衰减;自然灾害发生濒繁;制度与机制缺失;投入不足,管理落后;缺少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规划等,同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雅俗共赏、浅入深出、结合实例的讲学风格,使师生们对淮河源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蒋志刚,1993年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动物学报》副主编、《生物多样性》副主编,Russian Journal of Mammalogy,《动物学研究》、《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经济动物学报》、《野生动物》等刊物编委。他首次提出了动物行为的层次结构概念与PAE编码分类系统,他还首次提出了动物行为的表现空间和行为的刚性与弹性等新概念。在中国科学院与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资助下,与瑞典Uppsala大学开展了合作研究,发现动物的后宫制与求偶场交配制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并首次提出了测度物种多样性的基于Shannon-Weiner指数的G-F指数方法,该研究填补了有关中国特有动物普氏原羚(一种羚羊)的知识空白。(生命科学学院杨霁虹、张芬供稿)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