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我校在行政楼401会议室召开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年度工作总结及2013年度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评审会议,院长卢克平、副院长李俊、张力、刘彦明以及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和部分学术委员会委员共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刘彦明主持。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听取了首批4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化学化工学院牵头的矿物节能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牵头的新中原华夏祖根文化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牵头的先进材料与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中心牵头的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汇报,专家组对照评分标准对各中心的工作进行了认真评议。第二阶段评审了2013年度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与会专家听取了5个申报单位的论证汇报,审阅了相关申报材料,并就汇报内容进行了提问和答辩。通过量化考核、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推选出种群生态模拟与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数学学院为牵头单位)和身心健康预测、防控与训练协同创新中心(教科院为牵头单位)两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报学校审批后纳入2013年度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计划,学校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建设。
卢克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国家和河南省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都非常重视,我校既面临机遇,又存在人才储备不够拔尖、成果积累还有差距、和校外单位协同程度不够、对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较少等问题。学校今后将在各方面对协同创新中心给予支持,使我校在机制与体制创新、人才聘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开展有益的探索,为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我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牵头单位的机制、体制创新和学校政策引导,可转变我校创新发展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促使我校同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达到区域资源共享,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进一步提升我校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