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2003~2005年科研发展规划(信院字[2003]154号)

2005-08-08 00:00

信院字[2003]154号


    一、科研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积极贯彻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方针,遵循科研发展的规律,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强化优势学科,扶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促进我校科研上台阶、上水平,力争尽快实现向教学科研型师范大学的转变。
    二、2003- 2005年科研发展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队伍建设为重点,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重视网络、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到2005年,建4-5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1、科研项目
获批国家级(含教育部)科研项目数量要稳步增长,在2002年累计12项基础上到2005年再争取8项,使总数达到20项。获得省部级项目争取平均每年达20项,使专业队伍中承担科研项目的人员比例达40%以上。
    2、科研成果
自然科学论文SCI收录量在2002年累计36篇基础上到2005年翻一番,累计接近80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平均每年接近50篇;人文社科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平均每年接近80篇。
学术著作出版平均每年达到20部。
获得国家级(包括教育部)奖励的科研成果争取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平均每年达到20项。
专利、技术秘密、著作权以及名称专用权等知识产权成果年均达到5项。
    3、科研经费
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使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总量平均每年增长30%,校内科研经费预算(包括事业费及科研专项经费)每年递增30%。
    4、科研队伍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学术梯队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整体结构合理、富有生机活力的科研队伍,以科研促人才成长,使得专业技术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接近40%(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占高级职务的比例达22%以上);促进重点学科发展,争取省重点学科1-3个,硕士点达10个以上。
    5、搞好重点项目、特色项目的科技转让及开发工作
进一步做好珍珠岩加工技术、植物组培繁育技术等现有转让项目的研发工作,扩大发展规模。同时,积极拓展领域,培育新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力争2005年再有2-3项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转让,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争取年均创收30万元。
    6、科研管理
改进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促使科研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管理工作电子化、网络化,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
    从学校科研基础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要求,确定我校重点建设、扶持、发展的研究领域为:
    人文社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与实践、篇章语言学、元明清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学、课程与教学论、学习与记忆心理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体育社会学等。
理工科:泛涵分析、生物数学、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深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应用生物技术、图像信息处理与检索、凝聚态理论、城市地理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
    四、实现科研发展目标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关键,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久动力。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育人为中心,教学上质量,科研上水平”的指导思想,把科研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到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决不能以任何理由轻视或忽视科研工作。
    学校各个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为科研服务的自觉性,为科研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和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发展氛围,为科研人员争项目、争经费,铺路搭桥;设备管理部门要在科研设备的采购、维护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良的服务,从硬件上为科研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图书管理部门要适应科研发展需要,为科研提供必要的资料保障;人事管理部门的各项政策要与重点学科科研发展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后勤保障,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
    (二)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
    多年来,我校逐年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相继设立了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专项经费、学术交流专项经费、科研发展配套专项经费。2001年我校又实施了科研岗位津贴及超科研工作量奖励的一系列改革,开创了科研发展的新局面。今后,随着学校财力的增加,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学校根据科研发展需要及时设立新的专项经费,使有关经费每年保持较大的增长幅度。经费投向要与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一致。要做好对上述科研经费的预决算和监管工作,科学计划,厉行节约,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学术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
    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成长的机制。以“引进急需和顶尖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原则,对重点学科、硕士点以及拟建重点学科、硕士点,学校在人员编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倾斜;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积极吸纳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以及其他院校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等到我校工作,尽快落实校级特聘教授及省级特聘教授聘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学术骨干外出进修或攻读硕博士学位;进一步提高学术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优质课程建设负责人待遇,在科研条件、资金、承担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到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层次,扩大我校在国内外的影响。通过以上努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和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环境,最终形成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富有生机活力的学术梯队。
    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也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科研实力强、科研任务重的系(院、部、所)可以依照有关规定配备兼(专)职科研秘书,并明确其管理职责和任务。新型科研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该具有适应现代科研管理的复合知识结构以及相应的科研管理能力。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应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使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职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学校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为科研管理人员的学习和交流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明确岗位职责,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已有的科研管理规章条例,制定新的管理办法,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采取各种形式,表彰在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和他们的先进事迹。设立科研业绩奖,加大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得者、核心期刊论文作者、省部级以上科研奖获得者奖励力度。设立科研管理组织奖,对科研组织、领导、管理等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单位或集体予以奖励(详见信阳师范学院院岗位津贴超科研工作量奖励办法及管理工作业绩考核奖励办法等文件)。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校科研工作会议,定期表彰全校优秀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特别对在重点学科建设、硕士点申报、科研基地(工程中心)建设申报工作中有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学术委员会是学术审议和咨询的重要机构,要深入开展学术性评议、咨询,为学校党委、行政的科研决策提供咨询。
    改变旧的科研格局,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有利于学术人才成长,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与技术创新,有利于密切联系社会的科研管理机制。以申请重大项目或完成重大课题为纽带,打破现有系(院)研究所(中心)的行政界限,将相互关联的学科研究方向结合起来,组成若干个力量集中、配置合理、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协同攻关;提倡文理结合,加强文理学科的优势互补,特别是注意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人文社会科学问题。
    理顺校、系(院、部)二级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分工合作。各单位作为科研活动的主体单位,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的运行管理,要协调好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以确保科研任务的完成。系(院)要有专门的领导负责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认真做好对单位教师科研材料审查上报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教师的科研档案。
    加强科研机构管理工作,我校现有系(院)级科学研究所23个,随着科研发展,为强化全校科研意识,积蓄科研力量,学校还将设立新的科研机构,因此,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对科研成就突出的系(院、部)和研究所给予表彰和扶植;对长期不出成果,不开展学术活动的专门科研机构,给予调整,直至撤销。
    (五)真抓实干,办好几件大事,促进我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1、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步伐
    (1)坚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的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及“基础数学”等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为起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布局,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逐步建成在省内领先、有一定影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在原有11个系(院)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按照滚动发展、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动态管理与重点建设,在一级学科下生长出若干有一定实力的二级学科,组织好硕士点申报与建设工作,力争至2005年我校硕士点总数达10个以上。
    以实力较强的学科门类为基础,结合河南省国民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需求,显示地方特色与区域优势,形成4-5个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力争至2005年我校省部级重点学科达1-3个。
    (2)重视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报与建设工作
    以三级学科为基点,选准优势学科作为发展方向,优化整合社科人才资源,建立适应社科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的专兼职学术队伍,制定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组建相应的科研机构,添置必要的科研设备及设施,培育有较大影响、特色的学术成果,力争在2005年获批省高校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2个。
    (3)重视河南省珍珠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工作
    信阳珍珠岩矿藏资源丰富,储藏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年产矿砂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我校珍珠岩研究所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专门的珍珠岩研究所,先后主持完成了30余项珍珠岩研究项目,发表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著作、论文。特别是2001年我校承担的河南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工业化生产试验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成果属国内首创、达世界领先水平,获专利1项。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信阳天梯矿业开发公司和内蒙古赤峰富龙热力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申办“河南省珍珠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此,要下大力气抓好珍珠岩工程中心的申办工作。发挥优势,整合力量,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添置必要的检测、分析仪器和工艺设备,促进产学研结合,把珍珠岩研究与开发工作做强做大。
    2、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为科研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
    (1)认真管理,积极筹备,力争申报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作有所进展,使我校实验室建设更好地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
    (2)加大校内投入,积极利用国内外贷款,多渠道筹措实验室建设经费,加大对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其中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珍珠岩研究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教育技术、城市环境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研究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好4-6个校内具有特色的实验室。
    (3)积极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制定优惠政策,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我校有关单位技术和设备优势,筹建豫南信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动植物繁育研究中心等实验机构,更好地为校内外教学和科研服务。
    3、加快科研图书情报和信息网建设,为科研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平台
    (1)加大校园网硬件建设投入,升级校园网设备和性能,扩大网络覆盖面,促进科研管理全面网络化。
    (2)重视信息建设,要把与科研常用的、典型的网络资源予以整合,建立在线信息资料库,进一步维护学校“科研信息网”网站内容,引入最新网络技术,扩充网页内容,增加信息量,方便科研人员查阅检索和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
    (3)取得或升级国内有关文献信息数据资源系统的使用权,供教学科研人员使用。力争设立国外大型数据库的镜像服务器,供教学科研人员使用。
    (4)增加图书购置专门经费,确保重点学科或研究领域国外学术刊物的征订工作。
    (5) 在全校各部门中推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校科研管理网络化信息平台,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各二级院、系科研管理的电子信息平台,互连互通,使项目、成果报送全面实现电子化、网络化。
    4、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提高科研层次和水平
    继续盯紧纵向项目,这是科研上水平、上档次的保证。要重视加强与中央及国家各部委如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等联系,积极开展工作,争取国家部委级科研项目和经费有明显的增加。
广泛争取横向项目,积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决策咨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部门争取经费。
要有国际视野,向各种国际组织和基金会争取经费。同时鼓励广大教师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多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为争取国外资助创造条件。
    5、培育优秀科研成果
    不断培育推出更多的优秀成果,重点支持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和奖励;做好各类科研成果的评审、鉴定以及成果奖的申报工作,对鉴定成果要积极组织专利申报。
利用好我校学报这一科研学术园地,积极吸纳、发表我校教师的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通过组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不断推出优秀学术成果。增强开放办刊的意识,加强与国内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合作,借助他们的网络资源扩大我校学报影响。
加大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力度,支持重点科研成果的出版。
    6、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大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校从事专题学术讲座、客座研究。
鼓励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对我校重点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继续坚持信阳师范学院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开展学术报告的制度,同时,组织好“博士论坛”、校内学术报告、讲学活动,活跃学校学术气氛、提高师生科研兴趣。
    7、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尽快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鼓励应用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做好推广工作。技术类成果应考虑地方资源特色。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选择有较大影响的高、精、尖项目进行开发研究。决策类成果要将有一定创见的应用性成果报送政府有关部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形式,把我校的科研成果加以宣传,扩大影响,争取更大的社会反响及经济效益。
    目前,在扩大现有珍珠岩加工、植物组培等项目的研发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领域,选取具有一定开发意义的课题,组织力量集体攻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育新的技术生长点,力争再有2-3项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成功转让,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使我校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必需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研究、高层次决策咨询的中心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