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战线学习贯彻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召开

2025-10-21 17: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信阳师范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精神,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10月17日下午,社会科学处在行政楼417会议室召开了全校社科战线学习贯彻学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社科战线党代表、社科学术骨干以及社科处全体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社科处副处长俞彤晖同志主持。

会议上,全体参会人员紧密围绕学校党代会针对社科工作所作出的部署要求,谈了体会和建议。大家认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报告提出的“123344”工作思路及改革举措,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社科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其一,要锚定高水平社科成果的品质要求,潜心培育重大成果。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以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获奖论著为代表的高水平社科成果,将更加凸显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与意义。从事社科研究的教师要有高度的自觉意识,精准定位学术追求与方向,树立高远的学术抱负,努力产出高质量成果,积极冲击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为此,社科工作者务必密切关注中国问题与学术前沿,大力锤炼学术创新精神,产出能够研究时代新课题、解决社会真问题的优秀成果。

其二,要切实建强科研平台,精心铸就学术特色。党代会报告提出“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社科平台要积极探索获取经费支持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以实力赢得尊重、以贡献求得支持”的理念,主动寻求合作方投入。例如,可尝试建设“卫星平台”,成为知名科研院所大平台的分支机构、分中心,积极参与分享其科研项目与经费,切实提升研究水准。平台集聚优势与对外合作相互支撑,我们要全力加强平台建设,形成独特优势特色,推动平台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为学科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其三,要改进与创新科研绩效考核办法,精准激励教师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我校科研激励机制在推动科研产出和提升科研水平方面曾发挥显著成效,但随着形势发展,也暴露出评价标准不科学、未体现学科差异等问题。尽管不存在绝对完美的科研评价机制,但持续完善该机制十分必要。评价机制越精准,其效能就越大,学校投入的性价比也就越高。

其四,各文科单位要召开高质量的“近五年各学科立项选题分析暨院系动员会”,明确任务方向,切实压实工作责任,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要积极推进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专题学术工作坊建设,进一步凝聚学校、学院、团队和教师等多方强大合力,精准培育和打造具有潜力的社科研究队伍。要进一步明晰科研项目申报环节中学院的主体责任,强化学院在选题凝练、专家评改、材料审核等关键环节的把关作用,切实提升项目申报的整体水平。

座谈环节中各社科骨干代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与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推动社科工作发展,踊跃展开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两委”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行动纲领,将以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积极主动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为学校社科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社科处处长吕东亮同志作总结发言。他强调,学习贯彻落实信阳师范大学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校党代会为社科工作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全校社科战线必须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学校社科工作的实际情况,吕东亮处长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学校通过专项资助18项国家社科专题学术工作坊、建立“四级论证”体系等有力措施,在科研项目培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但仍需对标先进,着力补齐短板。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各学院要严格遵循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时间表,按时圆满完成选题分析会、多轮评改会等重要任务,活动动态需及时报送社科处,并在各学院官网及社科处《社科简报》上及时发布,确保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二是社科处将依据各学院选题论证成效、校外专家参与度及往年获批数量,科学合理地调整申报指标,充分发挥限项申报的导向引领作用;三是全体社科工作者要充分立足学术优势,紧盯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热点,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坚决避免盲目跟风,以扎实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独特新颖的研究视角提升项目竞争力。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凝聚了全校社科战线的思想共识,明确具体工作方向与任务。接下来,社科处以学习贯彻学校党代会精神为重要契机,秉持高标准的服务理念,坚定不移的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力以赴推动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社科动态